科学解读类风湿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类风湿本质与滑膜组织
1、本质:滑膜组织发生的慢性炎症。
2、滑膜组织中聚集大量的CD4+淋巴细胞。
二、临床表现关节与关节外表现1关节
晨僵
时间超过1小时者意义较大,可作为观察本病活动指标。
关节痛与压痛:
①关节痛多为最早的症状,最早侵犯的是近侧指间关节。
②最常受累部位为小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关节肿:
关节腔内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
关节畸形:
天鹅颈、纽扣花样畸形。
关节功能障碍:
①Ⅰ级:能正常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②Ⅱ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和某种职业工作,但其他项目活动受限;
③Ⅲ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但参加某种职业工作或其他项目活动受限;
④Ⅳ级:日常生活自理和参与工作的能力均受限。
2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结节
本病常见关节外表现,即在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肘关节尺骨鹰嘴等附近出现结节。
类风湿血管炎:
指甲下或者指端出现的小血管炎。
肺:
①肺间质病变是肺最常见的病变。
②Caplan综合征:尘肺合并RA时易出现大量肺结节。
心脏:
心包炎最常见。
胃肠道:
多由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引起。
肾:
较少累及。
血液系统:
①正细胞正色素贫血。
②RA活动期可以出现血小板增多。
③Flety综合征:指RA患者伴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有的甚至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专家答疑解惑1双腕关节肿痛伴晨僵是怎么回事?双腕关节肿痛伴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表现。类风湿关节炎好发于: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较大的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手远端指间关节。
2晨僵在哪类关节炎中表现最为突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多数伴有晨僵,晨僵时间多大于1小时。
三、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血液检查与影像学检查1血液检查
C反应蛋白和血沉
疾病的活动性,活动期时候,两者会升高。
类风湿因子(RF):
阳性不一定都是RA,RA病人也不一定都是阳性。
抗角蛋白抗体谱:
①抗角蛋白抗体谱:抗核周因子(APF)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FA)和抗CCP抗体。
②抗CCP抗体即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特异性最高的抗体。
2影像学检查分期
手、腕X光片
影像学检查分期(手或腕的X光片)。
Ⅰ期: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影、关节端骨质疏松。
Ⅱ期:
关节间隙狭窄。
Ⅲ期:
关节面虫蚀样改变。
Ⅳ期:
关节半脱位及关节破坏后纤维性和骨性强直。
五、类风湿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改善症状但不能缓解病情:非甾体抗炎药(NSIADs)如阿司匹林;塞来昔布。
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首选药物:甲氨蝶呤(MTX);其次是来氟米特。
糖皮质激素:使用时必须配合DMARDs药,原则是:小剂量、短疗程。
手术治疗:晚期患者,滑膜切除手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
专家答疑解惑3病情分析:女,45岁,反复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双膝关节痛伴晨僵2年,肘部伸侧可触及皮下结节,质硬,无触痛。
实验室检查:血RF1:40(+),ESRmm/h。
中年女性,患者表现为:全身、对称、多发的关节疼痛伴晨僵,同时患者出现典型的类分湿结节即肘部伸侧可触及皮下结节,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表现,故诊断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的治疗药物是非甾体消炎药(NSAIDs药)如阿司匹林等。
4类风湿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联合治疗方案:防止类风湿病情进展,进行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消炎药及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
非甾体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塞来昔布等,但是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改变病情进展;
能够改变病情进展的是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即Dmards药,首选药物:甲氨蝶呤(MTX);其次是来氟米特,临床上常用两者联合应用治疗。
①双氯芬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属于非甾体消炎药。
②硫酸氨基葡萄糖主要作用是修复关节软骨的药物,不属于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
③强的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5病情分析:女,35岁。双手第2、3、5近端指间关节肿痛1年,伴晨僵。
X线片:双手骨质疏松,第2近端指间关节可见骨质破坏,对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中年女性,表现为:全身、对称、多发、小关节病变,伴有晨僵,故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时骶髂关节X线,其次是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抗CCP抗体即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故本题的答案是E。类风湿因子(RF)阳性不一定都是RA,RA病人也不一定都是阳性,其特异性低。
◆◆◆
医院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