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爬行到直立行走的巨变,直接影响并改变了脊椎大小关节的生理状态和功能,必然潜伏了许多已被发现和尚未发现的致病因素,故此60年代就有人提出脊椎关节错位是%、是绝对的,运动中自我复位是相对的“中医脊椎量变”理论;当错位超过了生理限度范围,自我运动不能实现自我复位时,就会发生脊椎关节错位压迫了脊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椎动脉、颈动脉窦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心脏供血不足、五脏六腑功能失衡、经络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循行受阻不畅、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内分泌失调、脑细胞开关接触失灵、血管舒缩失衡等,从而出现亚健康症状。
脊柱“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
中国有句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颈椎病不光与胸,腰椎紧密相连,而且和膝关节、踝关节、足部都有关,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比如,左手提一桶水,头就往右边歪,光要把头扶正,肯定不管用,因为这是平衡的需要,是吧?只有把这桶水真正放下,头才能正。
有这样一种假设:脊柱和五脏六腑的关系就像一个衣架上挂着的衣服,如果有一件衣服特别大而重,那衣架肯定要被拉歪了,内脏病变后,体积就可能相对增大,再加上炎症等刺激,就把椎体拉歪了。从”衣架理论”可见这是内脏的病变在前,椎体的错位在后。对究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大概可以理解为:椎体的错位会导致内脏的病变,而内脏的病变也会引起椎体错位,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影响。
脊柱的构造和脊神经的组成。
脊柱由26块椎骨组成:分别是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快,骶骨一块尾骨一块,除骶骨尾骨外各椎体由椎间盘连接而成。是人体中最容易错位的部位。人体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大体系。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的脑和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则由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和内脏神经组成。因此,整条脊柱是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枢纽。椎骨关节错位常常对脊髓或周围神经(尤其是脊神经根)造成一定的压迫或刺激,甚至造成信息通道的迟滞或中断,从而致使信息传导功能(兴奋或抑制)受到影响,使血液和淋巴循环受阻,结果可引起许多相应或相关的疾病。
从整体观认识脊椎,一个椎体错位,可导致一段椎曲改变;一段椎曲改变,可导致整个脊柱变异,所以,临床整脊,需从整个脊柱进行。
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对脊椎早有论述,中医认为行经脊椎部位的督脉,是诸阳经脉的总纲,督率周身阳气,乃人体健康之本,所以人体任何部分阳气的变化和病邪的产生均与督脉阳气的强弱变化有关,明代医学家张介宾认为:“人之所以通体能温,由于阳气;人之所以有活力,由于阳气;五官五脏之所以变化无穷,亦无不由于阳气。”
脊柱发生病变的原因
“百病皆由脊椎生”。脊椎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颈椎、胸椎、腰骶椎、骨盆、椎间盘及椎周韧带、软组织,遭受损伤或蜕化性改变。
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如轻微扭伤挫伤,过度疲劳,姿势不良,感受风寒,内分泌失调,其它疾病等),发生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地对脊神经根、椎动脉、脊髓等产生压迫而引起临床多种病症。
1.椎间盘蜕化变矮、椎间隙变窄、椎关节过伸、椎周韧带松弛,造成椎间关节错位、半脱位而发病。
2.颈、肩、腰、背部软组织慢性损伤导致的脊柱失稳,使椎间关节运动范围失控,而在一定诱因作用下,发生椎间关节错位、关节滑膜嵌顿而发病。
3.脊椎骨质增生突入椎孔,椎管或横突孔直接压迫神经根、椎动脉、脊髓而发病。
4.椎间盘突出:多有急性外伤史,腰段脊椎负重大,较好发。
5.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椎体融合、颈肋及椎管狭窄等。
6.颈部及咽部炎症、感冒:可使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充血松弛,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即发生椎关节错位。
脊柱病变会导致哪些疾病?
目前人类有85%的疾病源于脊椎,为脊椎关节错位而导致,使脊椎平衡失稳,导致脊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椎动脉等造成压迫和牵拉的刺激,引发各种病症,即脊椎病变。
如:人体第一、二颈椎错位,就会出现眩晕、头痛、全身无力等。
第三、四颈椎错位,就会出现面、牙、三叉神经痛、心动过速等疾病。
第五、六颈椎错位,就会出现高血压、低血压、肩痛等病症。
胸三、四椎错位,就会出现乳腺增生、胸闷、气短等病症。
第二、三腰椎错位就会出现骨股头坏死及妇科疾病。
更不用说颈椎病、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椎体侧弯等椎体的直接病症了。可以说更不用说颈椎病、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椎体侧弯等椎体的直接病症了。可以说督脉在此则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人体脏腑经脉阳气的变化和人体体质的强弱,实质上是标志着督脉阳气的盛衰,也显示着脏腑病情的变化。脊椎是人体中的支柱,有保护神经的作用,但是由于脊椎损伤、错位、蜕变造成督脉经络不通、阳气减弱、气血运行受阻、压迫通往内脏的神经,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脏腑功能,导致各种脏器病症的发生。
脊柱异常与病症的关系
颈椎
1C脑血液供给、脑、外耳、头皮、颜骨、交头痛、失眠、不安、慢性感冒、高血压、偏头痛、感神经系统、中耳、脑下垂体神经衰弱、健忘症、眩晕症、神经过敏、神经质、呕吐、小儿麻痹、癫痫、慢性疲劳、神经病
2C眼、视神经、听觉神经、胸骨、舌头、前鼻腔疾病、斜视、耳聋、眼疾患、耳痛、散光、发额、副鼻窦作性失明
3C脸、外耳、颜骨、面神经、三叉神经、第神经痛、神经炎、粉刺、湿疹、心绞痛、急燥不安、五脑神经、牙齿
4C鼻子、嘴唇、嘴
5C声带、咽喉腺、咽头
6C斜方肌、肩、扁桃腺
7C甲状腺、肩部囊肿、胳膊肘
胸椎
1T胳膊肘以下包括手的部位叫胳膊腕儿、手指、食道、气管
2T心脏(包括瓣膜)、冠状动脉
3T肺、气管、肋膜、胸、胸部、乳头
4T胆囊、全身的管、总胆管
5T肝、神经痛
6T胃
7T胰脏、十二指肠
8T脾脏、横肋膜、
9T肾上腺及肾脏
10T肾脏
11T肾脏、输尿管
12T小肠、淋巴液循环系统
腰椎
1L大肠、大肠结肠、阴部
2L盲肠、腹部、大腿部
3L性器官、子宫、膀胱、膝盖、卵巢、阴囊
4L前列腺、坐骨神经痛、腰肌
5L膝盖以下小腿、脚踝、脚、足底骶骨坐骨尾骨直肠、肛门
利用夹脊穴做内脏按摩
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凯称:按揉脊椎两边的夹脊穴可调理脏腑。脖子酸了,可以揉一揉,内脏不舒服了,虽然没法出来拿出来捏一捏,但是可以按摩脊椎两边的“夹脊穴”。对这些穴位进行按揉,就好比是间接给内脏做按摩了,能起到养护五脏六腑的作用。
“华陀夹脊穴”在中医属于经外奇穴,据说是华佗发明的。具体位置是沿着脊椎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在脊椎棘突下旁开0.5寸,左右共三十四个穴,贯穿整个后背。
使用夹脊穴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平时没事的时候,晚上睡觉之前,找家人给您在这个脊柱两侧点点,摁摁,揉揉。
脊椎调理适用人群:
1、腰背酸痛、背部僵硬人群。
2、脊椎硬化,含胸驼背人群。
3、脊椎椎关节增生突出、骨刺人群。
4、脊椎日常保养人群。
项目功效:
1、培补人体阳气,强化身体机能,防止脊柱歪斜,腰肌劳损
2、调理脊椎突起,骨刺,脊椎压迫引起不适症状
3、调节人体内分泌,延缓衰老
4、此项目可起到:培补阳气、强化身体机能、消除疲劳作用。
有人问我爱仁发宝脊柱多久为一个疗程呢?怎么养护合适呢?
答:爱仁发宝理疗项目都是按疗程做的,只有按疗程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严重的做一个大疗程30次,不严重的一个小疗程10次就可以了。一定得按疗程做护理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头三天接着做护理,接下来3天做一次,做六次以后每个星期做一次到疗程完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皮肤病专业医院全国白癜风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