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的基料配方和基料处理,如何操作,该

猴头菇是我国传统食用资源之中温偏低型品种,封建社会的重要贡品,其身份及其高贵,随着人工栽培的实现,也已走下神秘的高坛,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了。在农贸市场上,猴头菇香菇难得一见,多以干品面市,价格多在20元左右,这与人们的消费习惯有关,也是因为香菇的菌刺不耐于燥,出手较晚时,会因失水而显黄色,影响商品质量,价格大打折扣,所以,多数还是采收后直接进行干制处理,或腌渍加工猴头菇的典型特点:菌丝不旺盛;发菌慢:出菇慢;子实体不耐低温、不耐大水;鮮菇商品质量高;干品可作高级礼品。

1.基料配方配方一:棉籽壳千克,麦麸30千克,玉米粉10千克,石青粉3kg,过磷酸钙5kg,食用菌营养精素(拌料型)克配方二:棉秆粉或木屑千克,棉籽壳40千克,麦30千克,豆饼粉15kg,过磷酸钙5kg,石膏粉、碳酸钙各2千克,磷酸二氢钾2千克,尿素1千克,保成功3袋,食用菌营养精素(拌料型)克。

规模化生产时,也可加入部分玉米芯、豆秸粉等秸秆,如每个配方中加入40千克玉米芯,辅料按20%比例增加即可。总之,应根据原料状况灵活设计配方,不要机械照搬。

2.基料处理可,以棉籽壳为主料时,应选用干燥、新鲜、无霉变的,陈年原料亦可,但必须未发生结块亦即未淋雨或受潮的。选用木屑时,一定要确定其中无松、杉、柏等针叶树种,樟树、槐树类的也不要用;如果当地盛产水果、蚕茧等,则肯定会有大量的果树枝条、桑枝条等,可进行粉碎后用于生产,该类木屑不会有假,鲁西南一带有生产三合板之类产品的习惯,所用材料均为杨树等松软树种,其下脚料亦可适量掺混使用。此外,栽培大片成材林、防护林、护提林的地区,每年修理下来大量树枝,粉碎加工后用于猴头菇栽培,也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上好途径。

同样,以作物秸秆为主料时,也有一定讲究,比如,玉米芯易受潮湿后霉变,购买时应选择干燥、洁净、鲜亮的,凡色暗、发乌、有霉菌的则不可;玉米芯应予机械粉碎,加工后的颗粒至少有30%左右呈玉米粒大小,少量花生米大小,大多为碎屑或粉末状。豆秸的加工相对简单,只需将粉碎机的箩底加工为直径1厘米的箩孔,即可直接粉碎。棉秆的加工麻烦一些,由于棉秆表皮组织的韧性很大,很难进行一次性粉碎,最佳加工方式为使用切段机械将其侧为1~2厘米小木段,而后再行粉碎加工,或者使用切片粉碎一体机直接进行粉碎加工,效果均可。

基料按配方充分拌匀后,其含水率在63%~65%之间,此时可建起宽高各1~1.5米的料堆,并在料堆上打直径5厘米左右的通气孔至堆底,令其自然产热,期间基料颗粒尤其是木屑将进一步吸水并软化,堆约12小时左右即可达到目的;此时再将料拌匀,并适量补水至用手紧握料有水滴欲坠不坠时为佳。

实际生产中,有的菇农往往在配料时习惯性地添加约0.2%~0.3%的多菌灵类药物,有的使用量可达0.6%以上,此举有害无利,理由有三:一是熟料生产时,灭菌较彻底,不必要再使用该类药物,如果添加,造成浪费;二是猴头菇的特性所决定,其菌丝对多菌灵类药物非常敏感,商品药物添加量达0.2%时即可严重抑制其生长;三是多菌灵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别稳定,即使在湿热0.2MPa高压灭菌的温度条件下也不易分解,加入基料后,自然通过菌丝体的吸收而进入子实体,使产品带有残毒,尽管含量极微不足以致命,但若长期食用该种产品,势必造成残毒在人体内积累,如果该种产品用于出口,则将由于药物残留而被拒收或索赔。因此,在猴头菇及其它食用菌的生产中,一定不要在基料内使用多菌灵类药物。

料袋选择与管理方式及出菇的个头大小等关系密切,如使用扁宽15厘米、长度为35厘米的料袋,需多设置基层,易转潮,但其出菇个头小,适于制罐及深加工;使用长度为60厘米以上的料袋时,可使用架层,也可单层立式出菇;如选用扁宽20厘米规格、长度为50厘米的料袋,则具有单位面积内投料量大、菇体肥大等特点,适于鲜销或制干等加工,因此,应根据产品的去向正确选择料袋。为节约时间和防止基料在袋内酸败,建议生产中尽量使用机械装袋,以提高效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kwsh.com/zzzl/16002.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