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青睐。但在大豆栽培过程中,存在栽培技术不科学、施肥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大豆的品质。种植者需要了解大豆的生长习性,以此为依据科学栽培大豆,提高种植者的总体质量,从而促进绿色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01一、种子选择
大豆种子质量的科学选择直接影响到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因此,选择适宜且恰当的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首先,种植者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其他条件,科学地选择大豆品种。同时,在选择大豆时,需要选择无损伤的种子,确保种子具有完整的部位,保证后续的发芽。
还应该测试大豆品种的发芽率,保证精选净度达97%以上、纯度98%以上和发芽率为95%以上,可实现出苗率达到98%以上。以增强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生长趋势。
02二、适时播种
1、播种时间
采用春季播种种植,双条精量点播,一般耕层5cm地温稳定通过6~8℃即可播种,播种一般在5月上中旬,最迟播种到5月下旬;9月中下旬成熟,10月上旬收获。
2、合理密植
按照不同单位面积种植密度和播种机型确定适宜播种量。每穴3~4粒,每m用种量5~6kg。间作、套作则视田间具体情况而定,减少苗与苗之间争肥水情况,有利于苗期生长。
3、播种深度和密度
播种深度与种子尺寸、土壤质地和含水量有关。一般来说,松散的土壤质地,播种可以稍深一些;土壤粘度稍浅,一般3-5厘米为宜。
不同大豆品种的株型和生长潜力不同,密度要求也不同。
03三、田间管理
1、水肥管理
干旱、高温、洪涝等因素会导致大豆出现不良症状。因此,大豆田的管理应及时,如果出现干旱应及时浇水,当田间水分较多时应及时排放。大豆生育期短,喜温暖多雨的天气。固定苗密度为每m3万~4万株,固定苗后每m施用尿素6~8kg。
为了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应积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各要素的科学配置。根据近年来大豆种植的现状,一般采用65~kg/公顷的尿素和60~kg/公顷的硫酸钾,同时适量施用微量营养元素,一般追施15~30kg/公顷的硫酸锌,对硫元素严重缺乏的地块采用施硫量30~60kg/公顷。
播种前施基肥,每公顷m3全腐熟农家肥,45%n、p、k和大豆复混肥,~kg或60~65kg尿素,70~90kg磷酸氢二铵和75~kg钾肥。将上述肥料均匀混合,然后撒在土壤表面,翻耕后埋入土壤层下。
种植方面,选择每公顷50公斤磷酸氢二铵或50公斤大豆npk复合肥的45%,在种子下面5厘米施用。在大豆开花期喷施0.1%尿素和0.1%高锰酸钾,开花后第一次喷施,开花后第二次喷施,结荚初期喷施尿素和0.1%尿素。叶面施肥可以提高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积累更多的养分。
2、化学调控
大豆进入开花期后,如果可能出现倒伏情况,应及时喷施多效唑、丰收宝等药剂,防止大豆徒长,实现增产增收。大豆播种期到成熟期,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