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旋移原因
骨盆自锁系统因不良习惯的工作姿势、剧烈运动、外伤、先天性关节不对称及下肢不等长可以破坏脊柱内外平衡,出现相应力学改变,这是引起骨盆旋移的主要原因。脊柱与骨盆间生物力学是密切协调的,而骨盆旋移会使这种协调关系发生代偿,容易引起腰椎代偿性侧弯和骨盆主横轴骶骨(即通过S2及两侧骶骨耳状关节的中枢点的连线)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错位。临床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活动时疼痛、腰肌劳损、腰椎后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髋痛、膝痛等。
(一)腰-骶-髋整体学说
骨盆由骶骨和双侧髂、坐、耻骨连结而成是一个坚固的整体,为躯干的座基,躯干的重量由第五腰椎经骶髂关节面、髋关节传至下肢。骶髂关节面一般在垂直面上十分贴合,周围有足够的韧带来维系,构成了一个“自锁系统”。急、慢性损伤可通过各种轴向冲击破坏这个“自锁系统”而使之发生各种移位,出现相应力学变化,称为“骨盆紊乱”。主要表现是身体重力线移位,骨盆侧倾,脊柱腰段弧度改变和侧弯,胸段后突增加,颈胸交界出现水平倾斜并与骨盆水平相反,以求达到躯干稳定,此种颈胸段的代偿,由于肌力较弱,容易使颈、胸椎体发生错动,从而产生一系列相对应复杂的临床病症。所以,此学说被称作是整脊学说的理论核心之一。
(二)骶-蝶-枕共扼系统学说
该学说认为,骶骨在呼吸动运时协调摆动,即骶骨在呼气与吸气时有节律的“点头,仰头”摆动,可使呼吸的生理节奏恒定,身体内环境含氧气足,保持健康状态。此外,还认为脑脊液流量与此系统功能密切相关,故骶骨失稳,除影响呼吸节奏恒定产生复杂的生理病变外,还可影响脑部生理,而导致身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复杂临床病症。
骨盆旋移与脊柱相关疾病的关系
(一)骨盆旋移与腰腿痛的关系
骨盆旋移是引发神经根刺激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自身自锁系统受到破坏,使骶髂关节错位失稳、腰椎侧弯、椎间孔骨性通道狭窄,出现坐骨神经疼痛症状,此种情况多见于青壮年,并且反复发作,若不能正确判断,虽经各种治疗也难以缓解。大多数研究和治疗将下腰痛归咎于腰椎间盘病变,而忽视了骶髂关节功能障碍也常引起下腰痛。Davis等对50例不明原因下腰痛的妇女用99焦磷酸亚锡行骨扫描,发现22例有骶髂关节炎(8例单侧,14例双侧),其中20例的x线检查却显示正常。有人对临床诊断的大量腰腿痛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80%的患者有或轻或重的骨盆旋移;还有人进一步研究发现以腰痛(包括骶髂痛、腰腿痛)为主诉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50%合并骨盆旋移症;澳门梨秉秉衡先生对他在-年诊治的例脊柱病人进行研究和总结,发现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病变的45例病人中有20例查出有髂骨旋移改变,而其它原因的腰骶痛病人40例中有18例伴有髂骨旋移。说明髂骨旋移的发病率较高,二者因果关系难以确定,互为因果,可因同一次外伤所致,也可引发致密性骶髂关节炎,后者又兼有前二者。临床上很多诊断为腰椎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的腰腿痛患者,经详细体格检查、腰椎正侧位片和骨盆平片检查,骨盆旋移症发病率相当高,经以正骨为主的综合治疗,恢复其自然正确的生物力学结构,腰腿痛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痊愈。
(二)骨盆旋移症与其它疾病的关系
由于骨盆移位可能导致人体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紊乱,甚至有可能影响到脑脊液循环。因此其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根据日本学者研究认为:
(1)右侧骨盆移位型(右髋关节紧张型)表现为副交感神经紧张,肝脏、胃肠功能低下,消瘦,腹泻,患妇科疾病等.
(2)左侧骨盆移位型(左髋关节紧张型)表现为交感神经紧张,心脏、肺功能低下,肥胖,便秘,易患感冒等。
(3)混合型(右侧骨盆移位伴左或右髋关节紧张,左侧骨盆移位伴右或左髋关节紧张)表现为偏食,体重变化大,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并伴有前两型的全身症状。
香港学者黄杰教授通过两万多例腰腿痛病人的研究分析认为:许多病人都是以腰腿痛为基础,合并其它多科疾病,如妇科的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经期紊乱、盆腔瘀血、阴道分泌不足等;泌尿科的尿频、前列腺肿大等;免疫功能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哮喘等;心血管疾病如心律不齐、高血压等;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头痛、头晕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结肠过敏症等。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医院白癜风排名